咨询热线0371-67772626
1.破碎压力对排矿粒度的形响。
说明破碎压力对自循环超细粉碎机的排矿粒度的影响。
。
特大型大坝使工程项目对砂、骨料要求极其严格,产品质量要求较高。
如:砂的含水率<6%,不允许有泥块,细度模数https://www.flowerba.com/,石粉含量较高,骨料的含泥量<1%或更低,超逊径指标苛刻,砂石料系统作为项目的主要组成部分,越来越受到重视,特别是砂石料的质量直接影响 到工程质量,使得砂石料生产和管理渐渐成为一项较为专业的项目工程。
立式冲击制砂机是国内外制砂设备商争夺市场的焦点,以较早的国外Svedala生产的B系列“石打石”立式冲击制砂机和近期生产的VI系列“石打铁”立式冲击制砂机为主导,国内也有这两种类型的立式冲击制砂机。
这些年有用立式冲击制砂机替代棒磨机制砂的趋势。
1.“石打石”原理。
物料由进料斗进入制砂机,经分料器将物料分成两部分:一部分由分料器中间进入高速旋转的叶轮中,在叶轮内被迅速加速,其加速度可达数倍重力加速度,然后以60~64m/s的速度从叶轮三个均布的流道内抛射出去,首先同由分料器四周自由落体的一部分物料冲击破碎,然后一起冲击到涡动腔物料衬板上,被物料衬垫反弹,斜向上冲击到涡动腔的顶部,又改变其运动方向,偏离向下运动,从叶轮道发射出来的 物料形成连续的物料幕。
这样,一块物料在涡动破碎腔内受到两次以至多次几率撞击、摩擦和研磨破碎,形成相对稳定的云状悬浮颗粒,在 破碎腔内作环绕冲击等多种运动形式。
旋转颗粒持续这种状态5~20s后,在重力作用下,离开破碎腔,进入下道工序。
其特征是物料在加速时 靠心脏部件叶轮加速,大多数颗粒直接与叶轮耐磨件接触获得能量,一旦射出叶轮,所有破碎过程中的物料均不再与设备金属元件直接接触 ,而是与物料衬层发生冲击、摩擦或者物料与物料作高速撞击而破碎,即“石打石”。
https://www.flowerba.com/“石打铁”工作原理。
物料由进料斗进入制砂机内,经进料槽进入高速旋转的叶轮中,在叶轮内被迅速加速,其加速度可达数百倍重力加速度,然后以 56~66m/s的速度从叶轮三个均布的流道内抛射出去,具有较大动能的物料与破碎腔内周边铁砧相碰撞,大部分物料将动能瞬间转化,产生撞 击力和摩擦力,物料在撞击力作用下,沿物料薄弱断面如矿物的分界线、接合部位和微小裂隙处断裂,变成细小颗粒,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下 部卸料斗;部分还具有动能的物料,经铁砧撞击后反弹,与叶轮流道口发射出来的物料碰撞,再次与铁砧撞击。
这样,一块物料在破碎腔内 两次或多次撞击铁砧,通过撞击、摩擦和研磨破碎,形成流体状物料混合物,从卸料斗内排出。
与VI400产砂率因素探讨。
(1)Barmac9000与VI400平均进料量均可达350t/h,产砂率为30%~35%。
两种设备转子的线速度均在66m/s以下,根据国内有关生产厂家对 制砂机的研究,当转子的线速度大于71m/s时,按“石打铁”原理可以突破50%的产砂率,甚至接近65%的产砂率,所以提高转子速度是提高产砂率的关键。
三峡下岸溪因配置5台Barmac9000,没有就大幅度提高产砂率作深入研究,仅仅围绕进料级配、进料量如何影响产砂率作多次试验,但产砂率最好时只能达到33%~35%。
在彭水工地,由供货厂商提供资料表明:VI400产砂率可以达到56%(指中软的石灰岩),但实际产砂率在30%左右徘徊。
我们为了寻求提高产砂率的途径作了5次试验,在设备转子的线速度在59m/s、62m/s、66m/s三种条件下试验,产砂率并没 有明显变化。
(2)进料级配对产砂率有一定影响,立式制砂机制砂原料主要是中石和小石的混合料,中石比例偏多,中石被加速后携带的能量就多,冲击和碰撞时能量转化也多,物料破碎的几率更大,使粗颗粒变成细颗粒的比例增大,所以产砂率较高。
彭水砂石系统由于生产工艺的限制,不可能实现中石多于小石的进料状况,调整进料级配在彭水砂石系统没有多大研究价值,这就要求必须提高转子速度获得较高的产砂率。
(3)当VI400制砂机的转子速度提高到65m/s时,设备振动显著加大,设备不能正常运行。
正在彭水使用的3台VI400制砂机已不能突破65m/s的转子速度,这与该设备的主轴结构和轴承配置存在必然联系。
主轴部结构设计和轴承等级选用是制约转子线速度提高的主要原因。
3.结论。
(1)“石打石”立式冲击制砂机适用于中硬以上磨蚀性大的物料破碎,如花岗岩等;“石打铁”立式冲击制砂机适用于中硬以下磨蚀性小的物料破碎,如石灰石等。
(2)只有将立式制砂机的转子速度突破临界转速,才能明显提高产砂率。
处理能力在不超过设备最大能力的范围内,随着进料量的增加,绝对产砂量相应增加,但产砂率没有明显变化。
进料级配也对产砂率有一定影响,但影响较小。
。
1小辐筒转谊对排矿粒度的形响图。
4-3是不同破碎压力下,破碎间隙相同时,小辊筒转速与排矿粒度的关系。
。